close

大部分的人對石田衣良的印象大抵都是池袋西口公園

仔細想想在這之前我從未完整讀完他的書過,唯一看過的作品也是和伊坂幸太郎等作家群合輯的那本I LOVE YOU。對他大致的印象除了池袋西口公園外就是愛情小說似乎寫得很好吧,然而這本作品既不是池袋系列也非愛情小說。

 

不可諱言書名絕對是引人好奇進而購入的主因。

這本買的是簡體,今年四月才出版的書。目前看來台灣還沒有相關的出版紀錄。不過因為買的是電子書版本,透過app設定可以直接簡繁轉換,除了少數字詞外簡轉繁還算精準。

 

故事是從喪妻的小說家耕平視角切入。他和他早熟的十歲兒子小馳相依為命,擁有一群互相打氣支持的作家朋友們,在簡單平凡的日常裡小心掂算著日用開銷。作家賺的錢不多,然而父子兩人的開支還能勉強應付。

外界對於作家總是充滿想像;無論賣座與否,只要有一定的知名度也就等同於擁有一定的社經地位,如同小馳的同學們都知道他的父親是作家、同學家長中有耕平的粉絲,那麼在校園中單親歧視的罷凌事件中小馳就得以「倖免」。當然作家中也有叫好叫座的勝利組,例如年輕的磯貝久

然而耕平並不是這樣的作家。在文學獎出道的第一部作品外,每部作品都是初版一刷後再無加印、更別想作品翻拍戲劇電影的可能了。在出版業日漸萎縮、閱讀風氣低迷的大環境下,作家們往往更接近耕平一點,能夠持續出書已是萬幸,名利雙收那是極少數人的特權。

 

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。

耕平的新作有二,一是描寫思念亡妻的空椅子、一是描寫平日父子感情的父與子。以自身為題材來寫作,理應是自己最清楚的領域吧?也最能精準發揮。但在看過磯貝新作藍天深處以後,那種種複雜的情緒─驚訝、嫉妒、自卑等─一擁而上,突然間就失去了繼續書寫的動力了。同樣寫的是他們父子倆的故事,為什麼偏偏是身為局外人的磯貝寫得更好?

很多時候競爭意識是自己給的。即使不是作家,我們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類似的情境。在這本書裡耕平的想法與轉換頗有層次。

一開始大受藍天深處的衝擊與影響,連帶的在校訂空椅子時也變得患得患失、求好心切過了頭。雙雙入圍直本賞後,一邊覺得啊其實磯貝寫得比我更好、一邊覺得可是評審比較喜歡我這種風格吧,那種惴惴不安的心情是不是看起來很熟悉?

半年後再次以父與子入圍,已經能夠不那麼得失心重、能比較從容不迫地面對了。就像作家寫作出版後就算塵埃落定了,但讀者的評價、市場的反饋甚至於所謂作品的價值這些都無從控制,作品並不會因為這些變得更好或者變得更差,因此對作家而言似乎也沒什麼能夠多做的。

就像多數時候,我們也只能盡人事聽天命吧。把事情做好是唯一解,而其他的變因無法抵抗。如同作家只能持續寫作,無論那些努力能否被看見也只得筆耕不輟,期盼有那麼一天結成果實。

arrow
arrow

    mori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